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: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是不断升级的
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哪?在跨国公司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、中国区总裁尹正看来,在过去30多年来,这一答案其实是不断变化的。“从过去的加工业,到此后的产业集群,再升级为研发和产销一体,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是不断升级的。”尹正说。
自1987年在天津成立首家合资厂,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经营已有35年。尹正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,施耐德电气愿意且将继续在中国加大投入,这主要是源于中国市场的三大吸引力。
中国的“特殊引力”
当前,全球通胀高企、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复杂严峻、世界经济衰退阴云笼罩,而中国市场仍在许多方面对外资保持吸引力。尹正表示,对施耐德电气来说,中国的吸引力主要在以下三大方面:
其一,市场的吸引力。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启动,中国市场对于绿色创新产品和低碳解决方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。同时,数字化技术更加深入各个产业,产业转型升级也将加速,对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提升。中国产业加快迈向数字化和可持续的“双转型”。这与施耐德电气的优势和愿景高度契合,也成为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机遇。
其二,产业链的吸引力。中国的产业链门类齐全、完善,在国内找到质量好,高性价的供应商,比在其他任何区域都容易。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经实现了90%的本土采购率,这种以“短链”为特征的本土化供应链也让公司能敏捷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。
其三,创新的吸引力。尹正说,良好的创新环境、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生态伙伴资源,吸引我们在中国持续投入创新研发,并与更广泛的生态圈加强协作。这不仅使企业保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,也促使其向全球市场输出更多中国智慧。
尹正认为,现在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对外资有吸引力,十分关键的一点在于其是否具备吸引创新的力量。有了创新之后,产业链上的主体就会跟着来了。现在全球企业更多地将研发放在中国,对施耐德电气来说,中国已成为创新的源泉。
中国原发、中国首发
对于未来在中国的发展,尹正反复提及“本土化”。他指出,尤其是在疫情期间,面对不确定性,公司的本土化优势得以凸显。目前,尹正透露,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的全球第二大市场。这些年施耐德电气坚持“多中心(Multi-Hub)”战略布局,建立了集技术、研发、销售支持为一体的中国中心(China Hub),强化了中国研发、中国首发,大大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。
未来,尹正表示,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加大本地投资,尤其是加强供应链、研发、生态圈的进一步本土化,并强化绿色发展趋势,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。
首先,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加强本地研发能力,针对本地用户的痛点开发出更多契合市场的绿色创新产品和技术,同时立足本地、辐射全球市场。
尹正指出,近年来,施耐德电气在厦门、北京、西安等地追加生产投资和研发投入,强化本土产业链创新布局,形成中国研发惠及全球的能力。目前,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有四大研发基地:北京、上海、西安和深圳。中国研发团队已超过1800人,近三年增长近30%,获得研发专利超过1800件。
其次,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强化供应链的本土化优势,以“短链、共生、绿色、数字化”为特征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能够更灵活快速地满足用户需求,并实现绿色创新产品的落地;更加紧密地携手本地生态伙伴,协同减碳,尤其是通过“零碳计划”帮助全球前1000家供应商实现到2025年运营碳排放减少一半的目标,其中也包括200家中国供应商。
最后,在业务方向上,施耐德电气还将坚持绿色发展趋势,充分发挥自身长期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,为中国的“双碳”目标作出贡献。